1、明辨世系,尊宗敬祖。“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”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。孩童时代,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。而成人懂事之后,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,为何生活在这里?而能准确、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,只有家谱。通过家谱,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,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。“亲我者,我亲之。”知道祖宗,才能尊敬祖宗,孝敬父母,尊敬长上。春节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继恢复和长久存在,就是要提醒、培养人们不忘根本,使尊宗敬祖、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。
2、寻根留本,承前启后。树高千尺,落叶归根。万里江水,源起何处?一个人,无论他漂泊有多远,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,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,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。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近百年,如果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,岂不是有负先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?人一生喜欢听到的、看到的是什么?自己的名字!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。而要了解自己的祖先,看到自己的名字,并且希望你自己的后代记住你的名字或者事迹,也只有家谱能做得到。不想知道自己的祖先,不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,也不希望让后代知道自己是谁,人和普通动物也就没有区别。因此家谱就是“根”的代名词,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,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,是一个人另一种意义上的“身份证”。
3、敦亲睦族,凝聚血亲。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,但是修谱建谱是有凝聚力的途径。古人认为,家谱有“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”的教化作用。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,不断了解情况,追根溯源,寻祖问宗,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,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,凝聚了人心,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,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。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,使得子孙后代才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,怜惜孤寡幼小。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,倡导和睦之风。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、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和谐相处。
4、治家齐国,教化子孙。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,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。如敬父母,尊长者,睦族人,和友邻,恤贫孤,尙节俭,戒赌博,戒奢侈,戒懒惰,戒酒色,戒淫逸等内容。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,忠君爱国,造福乡梓,刻苦学习,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,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。治国先治家,治家先育人,正人先正己。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,一个家族,一个家庭,要想自立于世界,自立于社会,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、能力出众的人才。好的祖训家规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,忽视品德的不足。而用心良苦,精心修撰的家谱就包含有这样的功能。
5、传承历史,问祖凭证。家谱都有姓氏渊源、始祖源流、支派迁徙、世系繁衍、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。家族的历史,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,国家的历史。了解、熟知自己家族的历史,也就是了解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、国家的历史,人类的历史。改革开放以来,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,造福乡梓,他们寻根问祖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。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,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、族人沟通的桥梁,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家园。因此,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,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。柴氏家族,柴氏宗族,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