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高柴
 
兰陵书院
发布时间:2018-09-30   浏览次数:3358

  位于台儿庄古城的兰陵书院为清朝时期峄县两大书院之一,书院内的文昌阁一直保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后枣庄二中改建遭到拆除。现仅有重修兰陵书院碑两通,保存于枣庄二中图书馆内。

  据《峄县志》记载,台儿庄兰陵书院是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修建的。但是追溯其源头,兰陵书院在春秋时已有之。由于在历史上,无论管理体制的名称如何变化交替,台儿庄与兰陵一直同处于一个县治。所以笔者认为,清朝时的兰陵书院与春秋时的兰陵书院是有渊源的,可以说是一脉相承。

  高柴与兰陵书院

  据兰陵县(原苍山县)高柴墓的史料记载:“高柴墓坐落在刘堡子村。高柴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,曾在鲁、魏两国先后四次为官,历任鲁国费宰、武城宰和魏国的士师,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多、时间长的一个,也是兰陵书院创始人,终年128岁,被后人称为寿圣。高柴墓现存 有墓碑一座,古银杏树一株。”笔者查阅好多有关高柴的史料和文章,多有创办兰陵书院的记载。

  高柴出生于公元前521年,为孔子的“七十二贤”之一,为春秋末年卫国人,也有说是齐国人,字子羔,亦称子皋、子高、季高。高柴身高不满五尺,在孔子门下受业,孔子认为他憨直忠厚。高柴曾做官于鲁国、卫国;教书于陈国的太康、商水、杞县,鲁国的兰陵以及楚国。有《子羔》、《孔子诗论》等著作。

  高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。对中国儒教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。据说,他貌相猥琐,但恪守孝道,他为父母守丧三年,从未笑过。任卫国狱吏时,为官清廉,执法公平,有仁爱之心,受到孔子的称赞和民众的赞扬。高柴为人性格直爽,与子路是好友。子路认为他忠厚纯正,能守孝道,并善为吏,岁被派去当“费宰”。孔子周游 列国时,柴高“为卫之士师”,执掌刑狱,封共城侯。

  高柴在兰陵游学期间,创办了兰陵书院,教授弟子,传播仲尼之道。高柴离开兰陵后,他的第五子高魁继续执掌兰陵书院并定居于兰陵。兰陵书院自创办后,薪火相传,经久不衰。兰陵出过不少鸿儒经师、历史名人,无不与兰陵书院的教化有关。高柴死后葬于兰陵。《孔子弟子家语》说他,性仁孝,足不履影,启蜇不杀,方长不折,貌丑但品行颇佳。后世统治阶级赓相封赠,产生巨大影响,史册均有记载。

  高柴在去世465年后的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(公元72年)受到祭祀;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被封为“共伯”;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(1009年) 被改封为“共城侯”;度宗咸淳三年(1267年),以“共城侯”从祀 孔子;明嘉靖九年(1530年)改称“先贤高子”。

  现高柴墓顶之上存有圆额墓碑一通,为清嘉庆乙亥孟夏高柴七十二世孙庠生柴衍洞(因高柴之孙举以祖父的名字为姓)和七十二世孙廪生柴兰皋所立,碑阳中间篆额书“孔子弟子”,左刻“宋封共城侯”,右刻“唐封共城伯”,正中刻“先贤高子柴字子羔之墓”。

  世纪70年代,曾在其上四米深处挖古墓一座,伴有部分文物出土,堆积高台上采集标本多为灰陶绳纹鬲足、豆柄等。1979年2月21日,苍山县人民政府将此墓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台儿庄与兰陵

  之所以说清朝的兰陵书院与春秋时期的兰陵书院为一脉相承,是因为台儿庄与兰陵渊源悠久,古代同属兰陵邑。西汉初期,建制东海郡承县,辖台儿庄和兰陵地区。公元291年,晋惠帝撤承县,设置兰陵郡,郡治在今峄城,下辖五县,兰陵县是其中之一,县治也在峄城,台儿庄与兰陵同属兰陵县。南朝宋时,兰陵郡分成两郡,一是兰陵郡,郡署迁往西北部(今滕州市境内),二是东海郡,郡界伸向东南部(今台儿庄及江苏邳州市一带)。北魏时,撤郡,复置承县。公元596年,承县改为缯州,公元606年,又将缯州改回为兰陵县(州治,县治仍在今峄城地区)。公元1189年,承县改制为峄州。公元1368年,明王朝建立后降峄州为峄县,因峄州城已被战火摧毁,又于承水河东兴建峄县城,台儿庄和兰陵都在其管辖之下。兰陵的历史是与台儿庄不能分割的。两地历史上是

  同属于峄县、丞县、峄州、兰陵郡管辖,治所在峄县驻地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,山东省曾设置兰陵县,县政府所在地在台儿庄,直到1956年撤销。

  秦朝以后兰陵成为峄县的一个镇,秦汉时期,台儿庄是兰陵镇的一个小村落。元朝之后,台儿庄已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,建有土圩子。明朝万历后,京杭大运河避黄改道经过台儿庄,随着漕运的兴起,台儿庄逐渐发达起来。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,台儿庄的城镇规模、经济发展和居民人口都远远超过了兰陵。但是两地同属于峄县,此时的兰陵书院可能已是有名无实,知县张玉树将兰陵书院迁建在台儿庄已成自然之事,其目的是借助台儿庄的巨商富贾繁荣发展兰陵书院。

  张玉树与兰陵书院

  张玉树,字德润,号阴堂,陕西武功人。乾隆三十年进士,授齐河知县后,研究吏治,讲求治术。乾隆三十九年任清平知县,不久调任峄县。张玉树学识渊博,胆识过人。据《峄县志》记载:“公学问淹博,识量尤伟,通晓情伪,铲除奸蠹,胥吏皆敛手不敢为非。”张玉树担任知县时,正值乾隆盛世,政通人和

上一篇: 没有上篇了
下一篇: 高柴墓
 
 
版权所有: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
技术支持:邳州慧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