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书画
 
虽由人作,宛自天工——柴春福的雕刻人生
发布时间:2018-10-02   浏览次数:1463

6月中旬,柴春福的牛角雕作品《清趣》为浙江省博物馆收藏。浙江省博物馆艺术部主任范珮玲对这件作品啧啧称赞,认为“非常精彩”。原市博物馆馆长柴福有介绍,柴春福的作品曾先后被金华市博物馆、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、温州研究院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。

柴春福是衢江廿里人, 1983年出生。浙江省民间文艺青年后备人才,国家一级高级技师,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衢江区政协委员,衢州市百工工匠,衢州市百优工匠。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,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。12年起,柴春福的作品获、省市级金、银、铜奖项和荣誉40多项。15年,被衢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15年被评为道德楷模,16年作品荣获衢州十佳文化创意产品称号。

每件栩栩如生的作品,从选料到成品,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柴春福作为一名匠人的独运匠心。多年来,他践行着一条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工”的艺术道路。

1.jpg

转益多师1983年,柴春福出生于我市乌溪江畔的岭头乡苍山村。小时的他家庭条件并不好,但丝毫未磨灭他对美术的爱好,相反还培养出其吃苦耐劳的品格。

“父亲是木工,从小我结缘刀具,5岁时开始用柴刀当工具,用竹子作材料雕一些小件的刀枪剑戟。”柴春福说,“6岁时,我用柴刀砍切一竹片时,不小心切到了自己的大拇指,以致现在大拇指比别人略短。”小学时,柴春福仍要上山砍柴,顺道会带些木材回来,雕刻一些宝塔、人物等小物什。8岁那年,柴春福还为母亲雕刻了一方温情的印章。中学时,柴春福有一回在课堂里雕刻小作品,老师虽然没收了他的作品,但仍鼓励柴春福,希望他以后读美术专业。只是那时柴春福家境并不宽裕,交不起学费,便放弃了上美术学校的道路。

“虽然父亲反对我从事雕刻行业,但母亲却一直支持我走自己的路。”15岁时,柴春福在当地找到了一位木雕师傅拜师学艺。他深知雕刻工艺对美术功底的高要求,于是,一边学习木雕的同时,也一边自学画画。半年下来,柴春福的手艺突飞猛进,让师傅很是意外,认为他是块学雕刻的好料子,这更坚定了他要从事雕刻这一行的决心。

转益多师是汝师!以后,柴春福先后和杨师傅、徐师傅等学习雕刻、盆景等。之后,他又到福建、安徽等地学习根雕。“起初,安徽师傅并不收徒。多次造访后,师傅让我的手给他看一下。”柴春福说:“师傅一看我的手,密密麻麻的都是之前学雕刻时留下的刀疤,师傅颇为感怀,让我做一个星期看看。一个星期的试用,师傅终于点了头。”

“我知道雕刻工艺对美术功底的高要求,利用学习木雕的间隙

上一篇: 柴文清
 
 
版权所有: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
技术支持:邳州慧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