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柴氏文化
 
贵州思南柴氏文物(摘自网络)
发布时间:2018-11-26   浏览次数:1801

         8月2日下午,酉剑高速路公路二段:思南县塘头柴家坝进场公路施工挖掘时,由当地人意外发现两具大小不一,保存完好的古墓,随后改机器操作为人工挖掘,并将墓葬正面基本轮廓挖出。经部分群众在古墓旁边仔细勘察后,发现古墓结构完整,石块之间连接紧密,断定没有被盗过的痕迹,里面极有可能有不少保存完好的陪葬物品。

        于是,迅速将情况上报思南县文物管理局,墓葬秘密正待进一步揭开。       根据墓葬碑文记载,大墓为两淮盐运使柴桢始祖——曾经任山东宦官的柴邵虎及两位夫人杨氏、陈氏之墓,小墓为柴桢堂哥柴栋材老人之墓。        两墓葬坐落于塘头镇风光秀丽的小溪河畔,距离龙江小学不足100米处,已被尘封多年。8月2日,酉剑高速路公路塘头仁和路段进场公路挖掘时,先发现墓碑,碑文顶层文字为“积厚流光”。据当地百姓说“‘流光’与‘流芳’虽只有一字之差,但却可根据这一差别来判断墓主人身份的贵贱。为官的用‘流光’表示该墓主人是官人,‘流芳’则指普通百姓墓”。

        墓碑右边竖排文字为:“大明来贵州石阡寿终”,第二竖排文字为“任山东 □□□(以上三字不详)”下面为:“男,柴五栋二世子孙柴进国……”。柴桢为五世孙。中间竖排较大的文字为:“始祖柴封君讳邵虎婆杨、陈氏老人墓”。当地九十多岁的柴老人说:“由此可以肯定始祖说有两门亲事,一位姓杨,一位姓陈。关于这两个墓碑,我们一直没有听说过,但这个地方祖辈说过叫‘大坟堡’,除了几位老人外,至今已无人知晓这个名称,看来‘大坟堡’所隐含的意思是指这两座墓葬”。这块大墓碑右边依稀可辩字迹为:“七世孙,石阡儒学生员柴茂功书”。      大墓右边还有一个小墓,由于当时机械作业,稍有损坏,小墓碑上写的字全部为竖写,无横排字迹。正中字迹为:“皇清待赠上寿柴公号栋材老大人之墓”,左边为:“特授江南两淮盐运使司愚弟柴桢顿首赠”,右则为“嘉庆七年岁次壬戌小阳月上浣日立”。90多岁的柴老人说“皇清待赠”,表示有了做官的资历,但是还没有真正封官,已死亡。       两个墓碑仅显出正面,远远地看去,该古墓是由青石砖砌成,长约15米,宽约米,高约4米。在古墓口的顶上位置,埋了十米多厚的泥土。而在古墓外侧约30平方米范围内,已由人工挖掘和清理。    据发掘的几位柴氏人介绍:目前正面已挖掘三层,其余三面保存完好。机器挖掘山堡时先发现层墓碑,然后改为人工挖掘。在墓碑后有雕花的大石若干,仿佛是拜台,供礼拜之人座,拜台后面的第三层为主墓,主墓前两边各有一石,精刻有花卉、虫鱼。主墓顶上又有石刻花纹,目前仅挖掘到这三层。由于该墓葬有厚土掩埋,没有被盗的痕迹,特别是五年前修乡村公路时,公路仅仅与墓葬相隔3米左右,但也没有人发现,真是奇迹。

        从碑文来看,柴氏宗族当时有多人为秀才,并在外做官,墓葬内的秘密有待县文物管理部门发掘后方知。

mmexport1543363562802.jpgmmexport1543363559327.jpgmmexport1543363554856.jpgmmexport1543363551708.jpgmmexport1543363547341.jpg

 
 
版权所有: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
技术支持:邳州慧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