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宗谱整理 |
柴氏家族分布现状——山东篇
发布时间:2018-09-28 浏览次数:7969
篇 首 语 吾柴氏系姜齐后裔,源于孔子弟子高柴。高柴孙举,以其祖名为氏,是为柴姓之始。柴举为柴姓始祖。高柴上十代祖高侯,为齐桓公正卿,其墓在山东临淄古墓群中。高侯上十代祖是举世闻名的姜太公。《史记》上说他是东海边上人,年七十避纣于东海之滨,后佐周文武兴周灭纣有功,封于齐,为齐国始祖国君。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有姜太公衣冠冢。 由于山东是柴姓发源地,故将山东柴氏宗谱置于《中华柴氏宗谱》之首。 一、章丘市 刁镇柴家村 在山东省中部的胶济铁路线上有个明水车站,由此北行约四十华里是刁镇。从刁镇西行三里许是柴家村。这个村庄座落在一带广阔的大平原上,土地肥沃,土壤为褐色,水利条件好,盛产蔬菜。居民多为蔬菜专业户,甚勤劳。柴家村的同胞们世居于此,已经是数十代人了。 该村柴氏家谱名为“寿山堂",重修于1909年(清宣统三年)。老家谱有:两部。其一,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初被红卫兵烧毁,幸被有心人藏起一部(祖坟有石’碑也在“文革”中被毁)。 该谱首页文字记载是: 柴 氏 族 谱 开先世系图:此图自一世系起至六世止,乃下五支之综首也。故名日开先。 一世祖伯通,字万隆,配靳氏。明洪武二年从山西枣强县(现属河北省衡水地区)迁来。同来的还有其兄弟伯达、伯能二人。到邹平县柴家店和明集镇柴家村二地方安居。 (记谱时因年久已不知其长次) 伯通子 二世 友,字伦一。配曹、赵氏。 燕 三世(友之子)福德,字永禄。配王氏。 三世(燕之子)福玉、福山、福海 据传说,因当时友、燕弟兄不和,自此不来往。此为长门友的子孙世系。不记载燕的后代子孙了。但燕的后代亦在该村之南居住,人数较少,辈序确长。当然现在两门的人,不记前隙,早已来往了。 四世 巳,字佩可配集氏。 五世 林,字蔚然配张、李、李氏。 六世 (名失传)五子:恕、态、宪、恩、忠(兄弟五人,各有其后) 七世 以“一”字命名 八世 以“草”头字命名 九世 以“三”字命名 十世 以“木”字旁命名 十一世 以“必”字命名 十二世 以“王”作偏旁命名 十三世 以“业”、“干”、“养”不规则等字命名 十四世 以“廷”字命名 十五世 以“有”、“可”字命名 从十六世起以“思”和“汝”两字命名 从十七世起以“广、念、启、象、树、本、惠、荫、寿、履、云、景、统、宗、丕、振”十六字命名。现已传至“寿”字辈。 外迁的有: (一)从本村迁往寿光的有七世属“一,’字的一宏的后代。即现在寿光的南柴、北柴两村。 (二)从本村外迁到新泰市天宝镇的有十六世的柴法中、柴法圣兄弟二人。 (三)从本村迁到淄博市博山区的南崮山村的有第九代属“三"字的三省的流寓。 历史名人: 柴藻,明万历年间曾任郑州府判官。 柴广鏊,清光绪年间曾任刑部侍郎 户数人口: 本村约300户,约合10人,加上外出的约600多产,约3000多人。 据云:济南市历城区遥强镇境内约有户柴姓。(柴象杜供稿) 名胜古迹: 主要有城子崖遗址(龙山文化)、东平陵故城遗址(汉代)、齐长城遗址、百脉泉、赵八洞石刻造像(六代)等。 土特产品: 主要有明水香稻、龙山小米、章丘大葱,章丘烤肉等。 二、寿光市化龙镇南柴村 (属章丘刁镇柴家村一支) 南柴乡位于寿光县境西部,距县城16公里。东靠丰城县,西与广饶县交界,南与青州市接壤,北依台头镇。南柴村的柴族人占全村人口绝大多数,现有700余户,约合2700余人口。由本村迁往化龙的柴姓有30户,约1多人。 根据章丘刁镇柴家村老谱所载,可知这里的柴氏同胞是由那里迁来。而现在这里的柴族后人因无老谱作据,近年在其村南头路口立一巨石碑,介绍村史云:“始祖柴宏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平阳洪洞迁居于此。因地势低洼,故原名叫柴洼,后迁居于高地,遂改村名为南柴(和北柴对称。北柴现无柴姓人)。这实为口传之误。 1998年5月5日,我来到该村调查访问,向村人展示我从章丘刁镇柴家村所抄录的该村族谱史料,向南柴的柴氏族人说明原由,遂更改其口传之误,以正历史事实。 (柴文清注) 附注说明: 设在南柴村的南柴乡政府,在1994年8月12日,由寿光市请示上级决定,改南柴乡为化龙镇。 (南柴乡书记柴安祥口述) 名胜古迹: 三元王古遗址:在县城西南25华里的三元王村附近。俗名后埠岭,文化层厚约1米半,出土陶器3件,玉器1件。据考证属大汶口偏早期文化。纪城遗址:春秋时纪国都城遗址,在县城南25华里的纪台村。烈士陵园:建于1958年。总面积85亩,纪念亭两座,内有袁也烈的题词碑刻。 土特产品: 寿光. 上一篇:
没有上篇了
下一篇:
柴氏家族分布现状——山西篇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