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宗谱整理
 
柴氏家族分布现状——山西篇
发布时间:2018-09-28   浏览次数:15681

  篇 首 语

  山西临汾市古称平阳郡,是柴氏发祥地。由于元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,人民无法生活,纷纷起义反抗。社会连年战乱,加上水旱蝗疫交集,造成中原地区尸骨遍野,土地荒芜,人烟断绝。而山西却是风调雨顺,连年丰收,人口兴旺,柴氏家族也因之振兴起来。明朝建立后,为安定人民生活,发展农业,采取了有计划的移民政策。从山西向豫、冀、鲁、苏、皖、甘等省地区大规模地移民垦荒。留在山西的柴姓人为数大减。根据现在的调查统计,柴氏族人在山西的分布情况是:

  临汾地区仅有洪洞县的3个大村庄有4000多人;运城地区的运城市和闻喜县有1500余人;河津市的吴家关等5个村庄有4000余人;其余各县大的村庄只有三至四百人,,J、的只剩下一两家柴姓人了。

  有些柴姓村庄仅有其名而实无其人了。例如:太原市的柴村镇,稷山县的柴村,左云县的柴家村,曲沃县的南柴、北柴,汾阳县的宣柴堡是如此——空无柴姓人。

  本篇山西各地柴氏家族的排列次序,是依据其人口多少而列先后的。

  一、洪洞县

  柴家垣 柴家庄 马头村

  洪洞县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地区盆地北端。西周为杨候国,秦又置杨县,隋改洪洞至今。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县城,城西是临汾河,东靠南同蒲铁路,交通便利。

  明朝洪武、永乐年间,政府为了巩固已得政权、巩固边防,恢复生产,不得不采取以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。在连续长达55年的时间里,大规模地向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安徽、江苏、甘肃、湖北、内蒙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新疆、东北各地区移民。山西人P稠密,首推晋南。而洪洞是平阳府(现l临汾市)人口多的县,又地处交通要道:北达幽燕,东接齐鲁,南通秦蜀,西临河陇,因此,把洪洞作为迁民重点,在当时是适当的了。“问我祖先何处来,山西洪洞大槐树”。“祖先故居叫什么,大槐树下老鹳窠。”于是“大槐树”、“老鹳窠”成为被迁移民老家的代称了。洪洞县之所以出名,首先是因为洪洞北郊贾村西侧,有一株仰望挺拔、遮荫数亩的大槐树。大槐树又是在远近闻名的广济寺大门之外。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(公元628年)所建,寺院宏大,殿宇巍峨,僧众济济,香客来往不绝。大槐树下是阳关古道,来往行人都要从树荫下通过。汾河滩的老鹳在古槐上筑巢,星罗棋布,甚为壮观。明初迁民时,便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,编排队伍,发给凭照川资,集中移民。当被迁民众启程时,依依惜别,频频回首,不忍离去。遥望大槐树上的老鹳窠,不禁挥泪唏嘘。从此,大槐树和老鹳窠成为惜别家乡的标志了。

  洪洞县的出名除上述广济寺和大槐树是明朝迁民的古迹外,还有一个出名古迹是我国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明代监狱。也叫“苏三监狱”。因为女犯人苏三曾在这个监狱里被囚过。监牢中对犯人的刑具,一一陈设和张挂在牢房中的墙壁上。监牢的建造是双门双墙(即一墙有一般两墙的厚度),门高三尺许,上画有虎头,名日“虎头牢”,表示入牢如入虎口,有死无生之意。明代监狱是集古之大成,是对犯人统治严酷的囚地。“苏三起戒”的故事发生在这里。这是真实的故事。苏三原名周姐,是明弘治年问进士周邦彦的女儿。她的故事人人皆知,这里勿须赘述,有时机到洪洞访根问祖的族人们,可到各古迹点详细参观。

  明初移民外。出甚多,留下来的少,洪洞县只剩下3个大村庄:刘家垣乡的柴家垣村,龙马乡的柴家庄,广胜寺镇的马头村。这三村人口合起来也只有4000人左右。依次介绍如下:

  (一)柴家垣村

  该村在洪洞县边界的西北角上,与汾西县地土相连。村西北是山,山上有石膏矿藏,尚未开采,居民在沟里挑水吃,生活相当艰苦。现在村委会依靠上级资助和自力集资,兴建公路和开采石膏矿这两项工程已同时进行,成效可望。柴家垣村的祠堂现在,家谱在“文革”时烧毁。

  据传说,祖先是在明末从汾西县城迁此地。来时带3子,长大后,长子迁居磊上村,次子迁大麦垣村,三子留柴家垣,相距都不远,常相往来。

  从柴家垣迁往磊上村的柴氏有310人,迁往大麦垣村的有70人,留下的有170人。合计有550人。

  村里只有一处小学,村民文化水平不高。

  村里有位老人叫柴彦清,抗日战争时期参军,跟随朱德元帅南征北战,多次立战功。他有6子1女都在武汉市供职。村长柴虎山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干部,任职以来,颇多建树。

  (二)畈底镇柴家庄村

  该村位于洪洞城西南35华里处,离大运二级公路12华里,村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,叫“八一”路,东与二级公路相连。村民以农业为主,林业为副,果品为主要收入,村民生活较富裕。全村现有00人(历年迁走在外地工作的也有00多人)。

  据传,祖上是从陕西米脂县迁来,其家谱上方有一图腾,其树象枣树,叶子象柳叶,至今这种树还仍茂盛

 
 
版权所有: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
技术支持:邳州慧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