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宗谱整理
 
浙江篇
发布时间:2018-09-28   浏览次数:2178

  1、浙江余姚柴氏家谱

  祖先始祖:柴洪先 浙江 宋

  始迁祖:柴明益 明

  分迁祖:柴秉伦 明、柴秉孝 明

  提 要始祖洪先,南宋初徙绍兴。始迁祖明益,洪先十一世孙,明中叶徙居姚北云柯。二子秉伦、秉孝,分别东柴下宅、西柴上宅祖。卷首至二序、渊源考、诰命、像图、传记、墓志、杂记,卷三、四系图、世表,卷末跋。有范必大、谢迁、赵锦、翁大立序。

  2、浙江省建德柴氏(家 谱 的 厄 运)

  03年我回家乡过年。家族兄弟十几个多数都还健在。这次连在外地工作多年的兄弟都到齐。家族有个不成文的规矩,算是口头协定吧!每年正月初四,都由某一兄弟准备一餐晚餐或中餐,摆一桌酒宴。摆上丰盛的菜肴,醇香的家酒。兄弟们一年一聚,一年年的轮流,年年如此,从不间断。酒席上谈家庭琐事,论子孙出息,议同族邻里和谐与矛盾纠纷,决议家族大事要事。子孙辈们围在桌外倾听。但不会随便插话和发表议论。这次家族的议题:大家认为父辈都已离逝,家谱重修的任务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。当场决议了三人“宗谱编纂小组”,提出了编撰思路、方法、经费筹措等事宜。我被兄弟们推荐为编写家谱的执笔人。

  上世纪60年代初。我已初中毕业,看得懂家谱了。人们道,“六月六小狗洗洗浴”,到了这,冬装棉被毛料呢货都要翻箱倒橱, 强光曝晒, 防霉治蛀。那年的“六月六”清晨,只见我楚亨伯父,慎重而严肃地在案桌上摆上三牲贡品。又明烛燃香,做完了祭祖仪式后。他打开专门存放宗谱的“谱箱”,将五六卷深蓝色封面木刻线装版本家谱,小心翼翼地将十几卷家谱,晾晒在院子中的烈日下。我好奇地一本本,一页页地翻看过。曾记得,翻开柴氏家谱的首页。可见印着朱红色“左龙右凤”框成“□”型的图案。中间印着“柴氏宗谱”四个黑色的木刻楷体大字。我伯父指着“□” 型图案对我说:这叫做“龙凤谱”。柴家宗谱属“龙凤谱”呀。他说:凡祖先在某朝登基曾是一朝君王的,或有敕诰为娘娘、皇妃的家族。编纂的宗谱称“龙凤谱”。又说古时候凡拥有“龙凤谱”的家族后人,进京赶考都背上“龙凤谱”的。有了“龙凤谱”的考生,同等条件下,在录取功名时,具有优先录取功名权。

  我记得柴氏家谱是按照家宝、敕诰、新序、祖训、世系渊源考、历世祖派、外纪世系、前纪世系、本纪世系、家庙图、阳宅图、阴宅图、产业图、遗像、传赞、后跋等目次以序编纂的。我还记得我们有“……兆、望、楚、与、堂、祖、国……”60个排行字辈,一个字为一世。从后周世祖柴荣始推算起来,我排行为三十七世孙。遗像、传赞中,是首位始祖(周世宗)柴荣的画像和他的生平功绩的记载。本纪世系载有本家族子系分支图,注明妻室,子嗣。生卒年月。有获取功名的祖宗也有遗像和生平记录。山产、田产、房产、祖宗墓地的略图,都注明方位。

  我对家谱中的祖训“十毋十以”印象特深。到如今还记忆犹新:

  毋听偏言,以伤骨肉;毋因小利,以乱大谋;毋恃斗恨,以犯刑科;

  毋纵奢靡,以耗财用;毋流盗贼,以坠家声;毋习赌博,以堕职业;

  毋贪淫乱,以损阴德;毋恃富贵,以欺贫贱;毋逞才能,以谋人财;

  毋耽酒食,以荒厥事。

  并提示家人后代:“后世子孙,敬听予训,毋怠毋玩”。家谱中的祖训“十毋十以”,我感到古时候的人不也重于家教,讲究文明的吗!与现今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“八荣八耻”号召,似乎有些类似。

  在烈日下,我将《家谱》一册一册翻阅过,《家谱》是由远而近的记录在册,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。我迟生了几年,故未编上家谱。我伯父只是在草本上记上生辰年月,以待后人续编。

  一部家族档案。从微观角度看,不仅能考证到一个家族的兴衰变迁。从宏观分析,还可以透视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一个地域的乡土风情。从而可挖掘出许多珍贵的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。

  据史料记载。柴氏在,有“北柴”与“南柴”之分。它要

  溯源于春秋以前的母系时代。柴氏属“姜族分姓”。查阅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:柴氏人口不算居多,只有几千万人口,但也遍及多数省市县。在一些县市管辖范围内,都有千户、百户柴氏世居村庄。据父辈讲述得知,我们这支柴氏子系属“北柴”系列。在北宋末年,由于金兵入侵,兵荒马乱,民不聊生。北宋皇朝南迁杭州时,柴氏家居河北沧州(属北宋皇朝对柴氏封地,系皇亲国戚)的先祖跟朝廷南迁。由于属皇亲国戚,而后封地宁波以东沿海定居,从事男耕女织。当时宁波以东是一片荒凉的海涂。定居以后,柴氏人家修田造地,挖沟筑渠,连接宁绍运河,建造通航码头。宁波以东居地命名为“柴埠”。至今柴埠还保存着柴氏家庙、柴氏祠堂、柴家古井、柴埠码头等古迹……

  建德柴氏家族,未去宁波柴埠。先祖当时在临安(今杭州)为京官。南宋建都杭州,在杭为官的后人,因仕途无望,便择选严州(现今梅城)从商。经营丝绸布匹,柴炭茶叶生意。从商发迹后,在乾潭、三都两地购买部分田产、房屋、坟山。到了元末明初,人丁旺盛,

下一篇: 河南篇
 
 
版权所有: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
技术支持:邳州慧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