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宗谱整理 |
河南篇
发布时间:2018-09-28 浏览次数:1477
1、河南信阳申西柴氏柴姓谱序 有人将字辈派语当作家谱,因此,弄得只言片语,谓之柴氏谱成,这显然失之肤浅,令人啼笑皆非。窃以为,修谱之事迫在眉睫,时不我待,好让族人早日识得家谱文本的真迹。 家谱,又称族谱、宗谱、世谱、支谱、房谱、家牒、家乘、家族志等几十余种,虽名称各异,其内涵同一,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。是记载一个家族,包括构建这个家族的每个家庭成员历史的一部图册。一部家谱,小规模的可以编制一册,大规模的可以编制几册,乃至数十册,而《孔子世家谱》则多达一百五十余册。 家谱涉及的内容,包括姓氏源流、家族迁徙、世系图录、族规家训、人物传记、艺文志、风土人情等。清代学者章学诚说:“且有天下之史,有一国之史,有一家之史,有一人之史。传状志述,一人之史也;家乘谱牒,一家之史也;郡府县志,一国之史也;综纪一朝,天下之史也。比人而后有家,比家而后有国,比国而后有天下。”看来,家谱与方志、国史同等重要,她是构成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之一,是华夏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,是炎黄子孙的根之所系,是天涯游子的亲情纽带,是家族成员人生轨迹的记录。 国史、方志,是记载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,不可能将每个家族,每个平民载入其中。而家谱则不同,她可以记录家中每一个人,打破时空界限,让名字和生命永远延续,使后代子孙知其根源。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家谱,家族成员都能按规定的字派命名,虽历经沧桑之变,远隔千山万水,同一家族成员皆能按照家谱说出辈份的高下和亲疏。 一个人,如果没有家谱,不知道祖先根源,无论达官显贵,百万富翁,还是地位卑微,平民百姓,如同飞禽走兽,草木虫鱼,死后销声匿迹,无人可知。 吾申西柴氏一支迁祖,几代平民,男耕女织,以为生计,读书者甚少,著谱几无,或有谱不知何时失落。自明末清初至今,已历三百六十余年,繁衍十有七世。十七世以上溯至唐朝柴绍公,世系空白难续。而有的分支十七世以内,从“大”字辈到“清”字辈,断层竟达六代,无法考证,实属一大憾事。但所幸族人空前团结,深知无谱之痛,一致呼吁重修家谱,则吾族血脉承绪,昌盛发达有望矣! 其实,重修家谱,族人早有所谋。民国期间,清广(字芹香)公避祸于月儿崖柴塆时,曾着手编写,不久,随其遇难未果。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相交之际,我前往信阳师范拜访大爹昭凯(字建乔)公与八爷其政(名乔)公,共商修谱大计,亦有初步方案。无奈为生计所迫,抽不出时间采集资料,加之当时交通、信息局限,资金筹措困难,延至其政公谢世,修谱再次搁浅。然而,族中用心修谱者不乏其人。如,董家河塔耳塆月儿崖保君父子,曾将其老大门房支,精心编制成线谱图册,为此次修谱,提供了宝贵资料。游河新集村桥头昭银公之长子光虎,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留意搜集资料,工作后,又到各地访查,并请专家考证,撰写了本宗渊源,颇有见地。 吾族近年来,虽然涌现出许多大中专毕业生,更有硕博名士和教授、专家,但他们依然为了生计,为了国家的复兴和社会的发展,工作在各个岗位上,一时无暇顾及修谱事。 光阴荏苒,转眼间又几十年流逝。至公元09年秋,适逢族中喜庆宴聚之机,畅谈起修谱,在三爹昭玺公的倡导下,族人让我主笔。吾时年近花甲,已属桑榆之日,过隙之驹①,且学殖荒落②,记忆常失,深知力不从心,又无家谱蓝本参考,年长知情者相继去世,行成断层,真可谓受命于困窘之际。但是,族众的期待、支持和鼓励,令我倍受感动。我们这一代人若再离去,申西柴姓家谱实难再续!故不负重托,担当此任。 吾祖辛勤耕读,生活日趋宽余,文人绅士相继增多。及至清朝中期,具备了修谱条件。随着当时私家修谱之风的兴起,续修了申西柴姓家谱。由于历经清末与民国期间的兵燹灾异,加上建国后的频繁“运动”,特别是“十年浩劫”的“破旧立新”,老谱及碑刻焚毁殆尽,只是口头留传下来的家族概况及二十字班辈派语:“山清其昭光,保善道履方,修本余庆兆,鸿志继寿长。”故此次修谱为“重修”。又因为系一家所分,分家时至今上下辈份相隔不过十代,而以“家谱”名之。 调查显示,吾祖迁居申西一处,现已分居各地城市和乡村四十多处。居住相对集中地有游河乡的新集、大塘、姜堰、老庙和李畈村;吴家店镇的余寨村;高梁店乡的郑塆村;平昌镇郊;甘岸新区的徐堂村;董家河乡的李塆、高岭、河口和塔耳塆村;信阳市;湖北省随州市草店镇的毛店村等十多处。总人口4000多人。大中专毕业生300余人,中高级技术职称60多人,科研人员余人,党政军科级以上干部余人,个体事业成功人士30多人。真可谓是俊贤蔚起,名门望族。 为修好吾族家谱,于公元09年农历9月日我和族祖其云公,族叔昭玺、昭林(新集)、昭义(新集)、昭益诸公,族侄保全(吴店余寨)、保恩、柴兵(董河李塆),在游河镇召开了次筹备会。明确了修谱的指导思想,确定了修谱范围,通报了各区域柴姓聚落概况,进行了资料采集人员分工,提出了摸底事项要求,并酝酿了组织领导、资金筹措、统稿编制等事宜。当天下午,我同昭义 上一篇:
浙江篇
下一篇:
江西篇
|
|